太極,太極拳,太極班,陳式太極


我的功夫故事
 

內練階段

 

老一輩練拳,很小說理論,主要都是傳授要點精華,言詞簡潔,因此下苦功者多有大成。今人練拳理論多,且多有誤解,理論越多,容易引至誤解越深,離正軋越遠。如纏絲勁一詞,今人將這詞的理解嚴重扭曲,練拳時將身體刻意扭動,甚至有將身體蓄得越緊,發勁時發得越猛一說,如此練法,不單對身體無益,更對拳術進境有所阻礙。

 

要真正理解纏絲勁,就先要明白太極拳練的是內勁,是內勁而不是外勁,纏絲勁就是由內勁所發,當中的「勁」一字就是內勁。要練出內勁,就先要培養內氣,內氣練至最高階段時當然是渾元一體了,這是很淺白的道理。但凡學習都要經過不同層次,層層遞進,方能達至高階,並不可能一步登天的。那麼,未到達渾元一體之前,應該是怎麽的練法呢?「纏絲者,運中氣之法門」,因為其內氣行走路線圍繞周身,無處不到,所以古人取其意名為纏絲,這是獨有的行氣法門,陳氏族人多不外傳此法,只授予拳架,學會此法才算是基本入門。而蓄勁發勁更不是將身體蓄緊,而是丹田的關係,弓拉得越猛,箭射得越速,丹田的發力點位便是其中的關鍵。纏絲勁便是這樣所產生出來的內勁,是外形轉動和內氣纏繞互相配合,慢練則培養內氣,發勁時如金獅抖毛。如單靠扭動身體,不懂內氣纏絲,是沒有可能練成的。內氣纏絲經過身體各處,氣行於內,無處不到,對體內有很大影響,心是生命的本源,它的健康顯示在顏面,肝顯示在指爪和筋,脾則和肌肉有關,肺顯於呼吸,腎顯於髮,因此外形和內氣經過日久鍛鍊,臉色自然透紅健康,筋骨靈活,腸胃暢通,腰腎有力等,這是練拳後的自然結果。

 

氣能纏繞周身後,便要將其圈收小,這便是由大圈練至小圈的道理。練至一動一小圈,此圈越收越小,功力則越練越高。如不修小圈,其內勁再難有長進,因為氣不往裏走,如何打通內部關口?如何通膜和髓?通不了則鬆不開,此鬆並不是單純地說外形,外形和內部是互相影響的,因此內部的鬆開很重要,陳氏族人見你練拳時說你鬆開了,即是代表你骨節鬆開,氣通了。氣越往裏走,則內部越鬆開,發勁越爽脆猛烈,且換勁時人所不知,這便是修小圈的真正含意。練功要清楚了解所有功法和身處的階段,層層遞進,並不能盲目練習,這樣方能有所成就。

 

2008

SHARE

上一篇文章

下一篇文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right; right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