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極,太極拳,太極班,陳式太極


我的功夫故事
 

老師屋內震腳

 

震腳。大多數存在於北派武術體系,南派武術則比較少見。像我練的周家螳螂和江西竹林寺螳螂這兩種南派武術,就没有震腳這一動作。震腳這一動作,在北少林拳術裏可是常見的,往往是一個舞花冲天炮,然後是一個震腳栽捶。太極拳裏的其中一個式子---金剛搗碓。它最後的動作便是震腳,配合兩手合勁來完成的。裏面包含了拳打、膝打、解擒拿和震足等等變化用法。當然,用法只是知識,能不能用得上,得看臨場反應。

 

我第一次看見陳家拳真正的震腳,是在零二年冬天,在我的老師---陳慶雷老師家裏。記得那一個晚上,氣温是零下十度,外面下着大雪,天氣可冰。老師走進睡房來,要聊聊天。俗話說:拳不離手,曲不離口。所以,很自然地便聊到拳的問題上。一說到重點關口,老師便轉身,雙手一推,把木門和窗戶關上,再把竹簾放下。才轉過來繼續說拳。當時老師打了一個金剛搗碓,可不得了。一震下去,兩腿有迴彈力,很明顯有氣感,氣勢震人心弦。當時我馬上呆了一呆,覺得很是震撼。後來我跟老師久了,便知道是怎麼一回事。

 

現在外面打陳式太極震腳的,很多都没有打通内氣,只靠腳力往地上震,容易出錯死力。而且大城市不像陳家溝農村,是泥土地。就算打通了內氣,也不適宜常常震腳。我教學生,也是先要求他們沉氣和腳往地上放配合,不震腳。這兩點練對,震腳便易如反掌,不會出偏。要震腳練對,要懂導引,疏通內氣。又要懂得練下盤的方法,使兩膝靈活有彈力。如果不懂,還是不要震腳為好。以免越震力道越猛,把腳練傷了。震腳,是內氣下沉的一種體現。並不是表演。不需要追求什麼力道。

 

2009

SHARE

上一篇文章

下一篇文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right; right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