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極,太極拳,太極班,陳式太極


太極拳學習筆記
 

十二、圈以小為貴、氣以達梢為佳

 

打拳以運氣為主,然其中自有理以宰之。理之得中者,更不易言故。

<陳氏太極拳圖說、太極拳著解、氣、附中氣辨 (陳鑫)>

 

 

2008/12/03

今日老師休息,貞師姐(四嫂)和英師姐(鐵娘子)特地由屯門出來九龍公園指導我們練拳。平時,我們都是由蓮師姐指導的,今日由四嫂和英師姐指導,更加令我相信屯門的師兄師姐們的功夫,真的比我們九龍公園的師兄弟高了一大截,難怪有師兄弟週末早上會特地入屯門練拳。原來屯門地靈人傑,練拳都會快上手一點的。

 

老師不在,我趁機「偷雞」一下,和其他師兄弟打下牙較,收下風,談天說地,真是不亦樂乎!四嫂和英師姐帶著其他師兄弟操拳,蓮師姐在另一邊指導著新人,而我這種不新不舊的,正好休息一下,用心欣賞三位師姐的拳架,揣摩一下自己不足的部份。

 

四嫂演譯的拳架很小,圈轉得小,正因為圈小,前臂以至手腕便轉得很圓潤柔順;拳架小,拳打起來便靈活,沒有硬磞磞的感覺,完全合乎形架的要求!拳架明明有起伏,但身體高低起伏的幅度卻不大,老師後來說,這是走丹田氣的練法。

而英師姐則主要走低架,老師帶我們操拳也鮮有走這樣的低架!因為拳架非常低,固此對腳力的要求很大,而且必需鬆開腳踝來減小腳掌和地面的摩擦力。如果靜心細靜,是會聽到腳掌碾在地上細沙的聲音。老師說,若果走低架,主要是鍛練功力;至於走中架或高架,便是練走位和身法靈活,要以丹田氣貫連全身才行。而我自己功底不足,拳架起伏的幅度又大,不懂轉動手臂手腕,全身硬磞磞的,練一趟拳便氣喘不已…唉…真是慚愧。

 

 

2009/02/05-2009/03/01

自從學完初架之後,幾年來我便一直學習形架,可惜,到現在還是研究著怎樣旋腕才符合老師的要求,有時甚至連起式都做得不達標!整套太極拳變得愈來愈難練,練完往往大汗疊細汗,雖然沒有氣喘,但已經累到不得了。

 

老師說,所有架式都有旋腕配合,這個旋腕其實是擒拿的手法。好像拳架中的單鞭、正形、右插腳、左插腳…等等都有明顯的執手擒拿動作,所以比較容易明白。但是,其他架式並無這個執手的動作,便要提高一下想像力,才能把旋腕理解為擒拿,於是全部架式都有其擒拿的作用。不過,老師說,這個擒拿應該細微至手指尖,所以打拳時,手掌和手指都不應僵硬蹬直,至使「氣」一到手腕便截斷了。

 

原來,忽雷架十五層功法,分為初架、形架、勁架和功夫架四種練法。基本上,由第二層「圈」至第四層「分」的功夫都屬於形架的範圍。不過,要在一個小圈裏面完全打出這四層的功夫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所謂「分」便是虛實分明,前後左右上下換勁要了了分明,行家一看便知,絲毫「偷雞」不得!走大圈還算容易一點,如果要走小圈都要做到了了分明,便很用「陰力」的。老師說,忽雷架練功,便是專練這個陰力了,所以便沒有老架砲捶那樣,打得呼呼作,風雷大作的氣勢,拳架反而顯現了一種無孔不入的黏勢和鑽勢。

 

由第五層功夫「勁」開始,便是勁架的範圍。老師說,形架和勁架應該交錯練習才會有更深的體會。我初學勁架,不知因何緣故,總是走到斷斷續續,打完一套拳,便氣喘如牛,頭暈眼花。老師解釋,這是因為手腳關節不夠鬆活,骨節往往頂住自己發出的勁力。勁力被頂住了便斷開,氣機不順,呼吸不暢,又怎會不頭暈眼花?所以,練勁架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和修正形架纏絲走得不足的地方。練形架纏絲勁拿揑不準,到練勁架的時候,問題通通放大,自己頂著自己,便容易看到自己的同題加以改善。問樣道理,走足了形架的纏絲勁,慢慢走大圈小圈,增加身體的柔靱度和功力,鬆活關節,才能走出圓滿的、連綿不斷的勁架。

SHARE

 

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right; right;